古文中没有专门分上下半月的说法,古代一月分为三旬,十日一旬,分别称为上旬、中旬、下旬。
上旬:每月第一日至第十日,为上旬。
中旬:每月十一日到二十日的十天,为中旬。
下旬:每月二十一日到月底的日子。即每月二十一日到三十日(月大到 三十一日)
旬:十日为一旬,一个月分上中下三旬
旬 (消歧义) 旬是中国一种传统的时间单位 。十天为一旬,一月三旬。旬的概念从夏朝开始已经存在,在甲骨文中就有旬字。中国古代使用天干纪日,每十日周而复始,因此专门用一个“旬”字来表示这个概念。 中国人仍然使用旬来表示十天这个时间段。一个月的第一个十天为上旬,第二个十天为中旬,第三个十天和余下的天数为下旬。
古时半个月时间称为:朔望
中国传统计时单位。把一昼夜平分为十二段,每段叫做一个时辰,合现在的两小时。十二个时辰分别以地支为名称,从半夜起算,半夜十一点到一点是子时,中午十一点到一点是午时。
宋 苏轼 《申三省起请开湖六条状》:“今来所创置钤辖司前一闸,虽每遇潮上,闭得一两时辰……而公私舟舡欲出入闸者,自须先期出入,必不肯端坐以待闭闸。” 清 孔尚任 《桃花扇·媚座》:“昼短夜长,差了三个时辰了。” 曹禺 《王昭君》第二幕:“半个时辰前,他陪伴天子酣宴。”
望日,就是月圆之日。
古代农历每月十五日前后:望日,或者简称望。望日,指月亮圆的那一天。通常指农历小月十五,大月十六。
古时人们把一个月分为朔、望、念三个时间段,初一到初十称为“朔”,十一到二十称为“望”,二十一到三十(小月至二十九日)称为“念
我国古代把农历每月,十五叫“望”,月末一天叫“晦”。《赤壁赋》中“七月既望”,指望日的后一日,即农历十六
本文内容来自网友供稿,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本站非盈利且无偿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如有文章有不实信息或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发送邮件至 mendes-su@outlook.com 反馈核实 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huiyouzhe.com/shequ/74004.html,转载请注明出处~~~
评论0